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蔡澜港式点心分店 蔡澜港式点心专门店全国门店数量全面调查 蔡澜港式点心和蔡澜

从2018年深圳海岸城的第一家店起步,蔡澜港式点心在七年内以惊人的速度扩张,足迹遍布全国核心城市。截至2025年6月,其门店总数已达约230家(含筹备中),成为中式休闲餐饮中兼具文化底蕴与年轻化创新的标杆品牌。这一规模不仅体现了消费者对港式点心的青睐,更折射出传统饮食文化在当代商业逻辑下的成功焕新。

一、品牌定位与产品特色

传统与创新的味觉平衡

蔡澜港式点心以“遵循正宗制法,大胆创新”为核心理念,在保留港点精髓的同时突破传统框架。其招牌产品“酥皮山楂叉烧包”年销量超500万只,外皮融合菠萝包的酥脆工艺,内馅以三种山楂熬制3小时提味,消解叉烧的油腻感,成为“镇店之宝”。类似创新还有“藤椒鳗鱼芝芝炸粉果”,将川味藤椒与粤式粉果结合,搭配马苏里拉芝士拉丝,赋予传统点心新潮体验。

透明化与匠心制造的融合

品牌通过“全开放式厨房”强化食安信赖,顾客可直观欣赏点心制作的完整流程。例如“古法马拉糕”需72小时天然发酵,形成三层气孔;伦教糕则每日从非遗原产地配送,保留米香与微甜口感。这种“看得见的手工”既传承技艺,也契合年轻群体对健壮与透明度的需求。

二、门店扩张的战略布局

阶段性区域渗透

品牌采取“核心城市辐射、新一线下沉”策略:

  • 初期(2018-2020年):深耕北上广深,首店均选址顶级商圈(如上海新天地、广州正佳广场),奠定高质量形象。
  • 爆发期(2021-2024年):向杭州、南京、重庆等13城拓展,2023年推出“Pro店”升级门店模型(深圳前海、北京朝阳大悦城),以原木绿植、隔断设计强化“松弛感”体验。
  • 现阶段(2025年):加速覆盖华中、西南,如武汉梦时代、三亚大悦城等,国庆单日翻台率超10轮,单店日营业额破10万元。
  • “首店经济”与商圈联动

    新店优先入驻城市地标性商业体,如上海虹桥天地、南通万象城等,借力商圈客流与消费升级红利。以上海为例,8家门店布局于交通枢纽与旅游区,覆盖商务、游客及本地客群。

    三、品牌核心优势解析

    集团化供应链支撑

    作为甘棠明善餐饮集团旗下品牌(同集团含探鱼、蔡澜Pho),蔡澜点心共享中央厨房、冷链物流与集中采购体系。例如猪肉选用“黄金六两”猪颈肉,香草源自马达加斯加产地直供,通过规模化降低原料成本(占比42%),保障质量稳定性。

    年轻化文化营销

    品牌以“点心+非遗”重构消费场景:

  • 产品维度:联合佛山彩灯非遗传承人杨玉榕,推出限定盲盒冰箱贴及彩灯展,将饮食升维至文化体验。
  • 活动维度:策划“打包春天”野菜季、“蟹逅周年庆”等时令主题,结合小红书投票、旧书捐赠公益,增强用户参与感。
  • 四、行业地位与未来动向

    早茶赛道头部竞争者

    据2025年早茶餐厅品牌排行榜,蔡澜点心位列全国第四,仅次于点都德、陶陶居等老字号,但其单店产出效率与创新指数居首。差异化优势在于:打破茶楼“老龄化”标签,60%客群为25-35岁青年,客单价70-90元,定位“轻奢社交餐饮”。

    全国化与全球化并行

    甘棠明善集团规划将蔡澜点心纳入“全球美食IP数智管理”体系,国内继续向沈阳、汕头等未覆盖城市渗透;海外已进驻新加坡、马来西亚,未来或借越南粉(同集团品牌)的东南亚基础加速出海。

    快餐时代的“慢餐饮”启示

    蔡澜点心230家门店的规模,本质是传统饮食文化与现代商业基因的成功融合。其核心启示在于:

    1. 文化价格具象化:将非遗技艺转化为可品尝、可触摸的体验,使“旧潮”焕发“新潮”生活力;

    2. 效率与匠心的平衡:通过供应链集约化解决标准化难题,同时以明档厨房捍卫手工现做的仪式感[[20];

    3. 场景重构:从“饱腹消费”转向“文化社交”,以轻量化空间适配都市青年的情感需求。

    未来,怎样在三四线城市下沉中保持品牌调性,以及怎样应对区域性茶楼的崛起,将成为其规模化的关键挑战。但可以肯定的是,当一块马拉糕需要三天发酵、一只叉烧包融合三种山楂时,“慢餐饮”正以更精细的方式重获时代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