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彰显外贸新动能强劲韧性海关

年来,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传统外贸承压的背景下,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凭借其高效、便捷、多元的优势,逆势而上成为推动外贸增长的重要引擎,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总额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不仅彰显了中国外贸结构的优化升级,更凸显了数字经济时代下贸易新业态的蓬勃生机与强劲韧性。

总额稳步攀升,外贸“新引擎”动力强劲

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总额从2015年的不足5亿元快速增长至2023年的超过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显著高于传统外贸增速,这一跨越式增长的背后,是政策支持、技术赋能与市场需求共同影响的结局,特别是在全球疫情冲击下,线下贸易受阻,跨境电子商务凭借“线上洽谈+线上下单+跨境物流”的模式,有效链接了国内外供需两端,成为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的重要纽带,2023年,虽然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总额仍同比增长15%以上,其中出口占比稳步提升,反映出中国制造在全球消费市场的竞争力持续增强。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行业进步环境不断优化

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高质量进步,我国自2015年起便陆续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目前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形成了一套涵盖通关、税收、外汇、金融等方面的体系性支持政策,海关总署通过优化监管模式、推行“清单核放、汇总申报”、建设“跨境电商B2B出口监管代码”等举措,大幅提升了通关效率,降低了企业合规成本,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深入实施也为跨境电子商务带来了新的机遇,成员国间关税减免和贸易便利化措施进一步激发了区域内电商贸易活力,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坚实保障。

模式创新与数字化转型驱动产业升级

最初的“海淘代购”到如今的“独立站+品牌出海”“海外仓+本土化运营”,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在商业模式上不断迭代升级,企业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商品销售,而是通过数字化手段精准洞察海外消费者需求,提供特点化、定制化的产品与服务,海外仓的广泛布局成为关键支撑,截至2023年,中国企业在全球建设的海外仓数量已超2000个,总面积超1600万平方米,覆盖全球30多个民族和地区,实现了“前店后仓”的本地化服务,大幅缩短了配送时效,提升了消费者体验,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优化了供应链管理、风险控制和营销推广环节,推动行业向智能化、精细化路线进步。

挑战与机遇并存,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管成绩斐然,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仍面临国际物流成本高企、部分民族政策壁垒、跨境支付安全等挑战,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数字贸易制度的逐步完善以及国内消费升级带动进口需求增长,跨境电子商务的进步前景依然广阔,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优化监管服务,支持企业建设海外仓、培育自主品牌,同时积极参与全球数字贸易治理,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开放进步。

关总署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总额的持续增长,不仅是中国外贸韧性的生动体现,更是中国经济深度融入全球数字经济浪潮的必然结局,在政策、技术与市场的三重驱动下,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加速转变,为构建“双循环”新进步格局、促进全球经济复苏贡献着中国聪明与中国力量,随着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必将释放出更大的进步潜能,书写外贸高质量进步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