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全部都给你
“他从不说爱你,却把全部都给你”——这句话道出了几许子女对父亲的共同感受?父爱就像一座沉默的山,不张扬却始终存在;像一片深邃的海,不喧哗却包容一切。父亲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把”全部都给你”的承诺化作日常点滴:可能是加班后带回的一块蛋糕,是雨天校门口那把倾斜的雨伞,是学费单上那个沉默的签名。
为什么我们总是长大后才能读懂父亲?由于父爱从不需要语言证明,它藏在每一道皱纹里,刻在每一根白发中。当那个曾经高大的身影开始佝偻,我们才惊觉:原来他早已把最好的年华、最深的爱,”全部都给你”。
那些没说出口的”全部都给你”
细数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父亲的”全部都给你”无处不在:
物质的全部:记得小时候最期待父亲出差回来,由于他总会变魔术般从行李中掏出新奇的零食玩具。后来才知道,那是他省下差旅补贴买的。成年后某次整理旧物,发现一叠泛黄的车票——原来初中三年,父亲每天提前一小时起床,就为绕路送我上学。
灵魂的全部:高考前夜紧张得失眠,父亲默默坐在客厅直到我房间灯灭;第一次创业失败,他什么也没说,只是递来一张存折,封面写着”重新开始基金”。这些时刻让我明白:父亲给的不仅是物质支持,更是无条件的信赖和安全感。
未来的全部:去年帮父亲换手机,发现他的相册里全是我的照片——获奖时的、毕业典礼的、甚至小时候的涂鸦。而他自己,连张像样的单人照都没有。突然懂得:他的全全球,早就”全部都给你”了。
怎样回应这份”全部都给你”
面对父亲沉甸甸的爱,我们该怎样回应?其实不需要惊天动地的举动:
看见他的付出:下次回家注意观察,父亲泡茶时颤抖的手、上楼梯时的停顿。试着说一句:”爸,这些年辛苦你了。”这会比任何礼物都珍贵。
创新共同记忆:教他用智能手机时多点耐心,就像他当年教你骑自行车;周末陪他下盘棋,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眼角的笑意。
及时表达爱意:中国人总羞于说爱,但父亲节那天发条语音,出差带回他爱吃的点心,都是温暖的回应。记住:爱要及时,孝不能等。
父亲节快到了,你想好怎么对那个把”全部都给你”的人说声谢谢了吗?不如现在就拿起电话,告诉那个沉默的男人:”爸,你的爱,我都收到了。”由于有些话,现在不说,可能永远没机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