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也能玩出名堂的例子:甘肃普法怎样让法律活起来
当传统普法遇上现代创意
谁说法律宣传必须严肃刻板?甘肃给出了一个”玩也能玩出名堂的例子”,他们把枯燥的法律条文变成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还记得小时候那些枯燥的普法宣传单吗?甘肃的行为完全颠覆了我们的认知——老干部唱rap、AI主播讲法律、无人机空中喊话,这些看似不搭边的元素,竟然在普法职业中擦出了火花。
甘肃的创新操作告诉我们,普法不必拘泥于传统形式。他们把红色文化和现代网络法治巧妙融合,让普法职业变得生动有趣。比如南梁地区的《e法耀陇原》说唱,用rap演绎马锡五的故事,这样的形式谁能想到?老干部跟着节奏拍手的画面,不就是”玩出名堂”的最好证明吗?
科技让普法”活”起来
甘肃的普法创新不只是停留在表面,他们真正把科技手段运用到了法律宣传中。兰州七里河的红色法治基地就是个好例子——从古代”约法三章”到兰州战役,历史与法治的结合让参观者仿佛穿越时空。这样的体验式普法,远比单纯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更有意思的是刘家堡派出所的”安小宁”直播,每周邀请专业人士在线答疑。老大众踊跃提问的场景证明,这种形式确实解决了实际难题。数据显示,当地诈骗案件因此大幅下降,这不正是”玩出名堂”的实际效果吗?酒泉的AI主播和无人机普法更是将科技运用到了极点,谁说法律宣传不能这么”潮”?
接地气的普法更有温度
甘肃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们真正走进了老百姓的生活。金城公园垃圾桶上的法治标语、田间地头的巡回审判、”法律明白人”的调解服务,这些都是”玩出名堂的例子”中最接地气的部分。法律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条文,而是变成了生活中的实用聪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老人开设的”智趣课堂”,既教手机使用又讲法律聪明。有位阿婆甚至比年轻人还认真地进修防诈短视频,这样的转变让人感动。甘肃的行为告诉我们,普法职业要的不是形式上的热闹,而是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创新背后的思索与挑战
当然,甘肃的创新操作也面临一些挑战。无人机普法在偏远地区的可行性、短视频能否真正传达法律精髓等难题都需要进一步探索。但从整体来看,甘肃将老传统与新技术结合的行为确实值得借鉴。
他们把普法变成了互动游戏,比如酒泉数字安全基地的”恶意充电站”体验,让参与者亲身体验网络安全风险。一位初中生的反馈很能说明难题:”原来网上陷阱这么可怕!”这种体验式教育的效果,远胜于枯燥的说教。
甘肃的”玩出名堂的例子”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普法职业可以既有趣又有效。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形式,让法律真正走进老百姓的心里。其他地方也在进修甘肃的经验,但最重要的是不能只追求形式创新,而要把内容做实做深。毕竟,普法的最终目的是让大众真正懂法、用法,而不只是看个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