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梁山的军师下一句:吴用真的不如朱武吗?

梁山军师之争的由来

“梁山的军师下一句”这个梗,最近在网上引发了不少讨论。很多读者看完《水浒传》后,都对吴用和朱武这两位军师的能力产生了质疑。有人认为智多星吴用只会坑人上山,而神机军师朱武才是真正的军事天才。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其实这种争议由来已久。朱武在梁山大聚义后担任参赞军师,招安后更是成为卢俊义的专属军师,多次识破辽军阵法。相比之下,吴用确实有过不少”翻车”经历:智取生辰纲不久就被官府破案,设计卢俊义上山导致其家破人亡,假冒蔡京书信差点害死宋江等人。这些黑历史让不少读者直呼吴用是”狗头军师”、”无用之人”。

两位军师的诚实战绩对比

朱武的表现究竟怎样?

让我们先看看朱武的实际战绩。招安前,朱武主要有三次表现:第一次是用苦肉计救出被史进活捉的陈达;第二次在华州之战中”毫无计策”;第三次在芒砀山之战中同样毫无建树。可以说,朱武上梁山前的表现乏善可陈。

招安后,朱武确实有过几次亮眼表现,比如识破辽军各种阵法。但要注意的是,他只能识阵却不会破阵,自己布置的”鲲化为鹏阵”也被辽军轻松击破,差点害死卢俊义。南征北战期间,朱武参与攻克的城池只有七处,这个成绩实在算不上出色。

吴用的诚实水平有多高?

反观吴用,他的战绩可谓辉煌。招安前,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等经典战役都出自他的手笔。招安后,吴用更是主导攻下了二十多座城池,几乎是朱武的三倍!虽然他也有过杭州之战的失误,但三十多次计策中绝大多数都取得了成功。

原著中吴用用过里应外合、瞒天过海、反间计等多种战术,堪称兵法大师。作者对他的评价极高:”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这样看来,网络上”朱武吊打吴用”的说法,是不是有点言过其实了?

从作者角度看军师之争

原著作者的明确态度

施耐庵在书中早已表明了态度:朱武出场时就点明他”虽无特别本事”,赞诗中更说”今堪副吴用”,这个”副”字已经说明了朱武的定位就是吴用的副手。而吴用一出场,作者就用《临江仙》盛赞其才能堪比诸葛亮。

从水浒故事的源流来看,吴用自《宋江三十六人赞》《大宋宣和遗事》起就是梁山军师,而朱武很可能是作者原创人物,目的只是为了卢俊义分兵时有个军师跟随。这种角色定位的差异,已经说明了两位军师在作者心中的分量。

历史评价需要客观全面

很多人批评吴用只会”坑人”,却忽略了军师本就该算计敌人这个事实。《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用计就是神机妙算,怎么到了吴用这里就成了”坑人”?这种双标评价对吴用实在不公平。

至于说”教书先生不懂兵法”更是无稽之谈。诸葛亮出山前也不过是个农夫,这影响他成为千古名相了吗?一个人的出身与其能力并无必然联系。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战绩来评价,而不是凭个人好恶下重点拎出来说。

小编归纳一下

换个角度说,”梁山的军师下一句”引发的争议,更多是源于对原著的不全面领会。朱武确实在识阵方面有专长,但整体军事才能远不如吴用。施耐庵通过战绩对比和人物设定,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吴用才是梁山当之无愧的第一军师。下次再讨论这个话题时,不妨多翻翻原著,用事实说话,而不是人云亦云。毕竟,纸上谈兵容易,真刀真枪的战场上见真章才最有说服力!